畫家湯巖——我畫老道外
湯巖的油畫創作屬于寫實類型,但無論欣賞者站在展覽廳眾多畫面前,還是翻開一本厚厚畫冊時,都可以不看標簽一眼就能認出哪幅畫是他的作品。作為畫家,湯巖的作品“三有”格調,即有態度、有角度、有深度的品格與基調。
我是六十年代末出生在道外,其實真正的道外、那個寸土寸金、商業繁榮的道外,我只有在畫冊上見過。但我小時候,道外基本保持著原貌,特別是節假日,喜歡看舞龍燈、踩高蹺、猜燈謎等,充滿節日民俗氣氛。八十年代以后,部分道外開始拆遷,逐漸離我們遠去。
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,哈爾濱從一個小漁村只用了二三十年,一躍成為國際化大都市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,我的關注點是中國人表現的怎么樣。中國的工商業者在道外同樣創造了傲視東方的商業奇跡。隨著商業活動的進一步發展,他們采用中西合璧的形式,建起了前店后宅的民俗建筑。主體采取四合院形式,外觀是西洋的建筑形式,具體圖案是中國民俗的吉祥紋樣,如牡丹、銅錢、蝙蝠、竹筒等。建筑樣式極其精美。
湯巖簡介:
黑龍江省美協會員、哈爾濱市美協油畫藝委會秘書長、“好色之涂”繪畫男團成員,第13屆全國美展參展畫家。
第13屆全國美展入選、黑龍江展區金獎獲得者;第一屆“黑龍江省文學藝術”、英華獎獲得者。